關于嘉實
服務財富增長,助力產業(yè)騰飛。嘉實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,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資產管理集團 認識嘉實 |
---|
養(yǎng)老投資
嘉實將養(yǎng)老金業(yè)務定位為長期戰(zhàn)略業(yè)務,深度涉足包括主權財富和基本養(yǎng)老保險基金、企業(yè)/職業(yè)年金、養(yǎng)老目標基金在內的三大養(yǎng)老業(yè)務 養(yǎng)老投資主頁 |
---|
據彭博社、福布斯等媒體報道,“股神”巴菲特的個人凈資產在當地時間3月10日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,由此踏入“千億美元富豪俱樂部”,成為繼亞馬遜老板杰夫·貝佐斯、特斯拉老板埃隆·馬斯克、微軟老板比爾·蓋茨、LVMH老板伯納德·阿諾特及臉書老板馬克·扎克伯格之后,第六位加入這一俱樂部的成員。
多年來,巴菲特一直被不少投資人奉為“神”一般的存在,很多人都稱是因為受到他投資事跡的鼓勵,才一頭扎進了“股?!?。不過,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也并非一帆風順,細數起來,他所執(zhí)掌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曾在歷史上數次經歷大規(guī)模的凈值回撤,請看“股神”是如何操作的: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1973年,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斥資1000萬美元,以每股5.63美元的價格買下華盛頓郵報的大量股票。在巴菲特看來,5.63美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價格,他預估華盛頓郵報當時的市值不到其內在價值的四分之一。后來的事實也證明,這筆投資的收益回報遠不止4倍。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當時的美國媒體曾這樣報道:“在股市暴跌的那一刻,巴菲特可能是全美國唯一沒有時時關注正在崩潰的股市之人?!?/p>
據描述,巴菲特的辦公室里沒有電腦,也沒有股市行情機,他根本“不看”股市行情。整整一天,他和往常一樣安靜地呆在辦公室里,打電話,看報紙,看上市公司的年報。
過了兩天,有記者問巴菲特:這次股災崩盤,意味著什么?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話:“也許意味著股市過去漲得太高了。”
也是在這一年,巴菲特在白宮宴會上遇到了時任可口可樂公司總裁、他的奧馬哈老鄉(xiāng)唐納德·基奧,后者推薦巴菲特嘗嘗可口可樂的新品“櫻桃可樂”。
隨后,《巴菲特傳》記錄下一段這樣的故事:
“1988年秋天,可口可樂公司突然發(fā)覺有人在大筆買入它的股票,當時公司的董事長郭思達(Roberto Goizueta)和總裁唐納德·基奧都感到很驚訝,因為此時可口可樂的股價已從股市崩盤前的最高點下跌了25%,但是有一位神秘來客卻在大量建倉。”
神秘來客就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咯~到第二年(1989年)春天,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總計買下了可口可樂價值10.2億美元的股票,占當時可口可樂總股本的7%。而僅僅再過三年之后,巴菲特的這筆投資就變成了37.5億美元。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在1999年標普500指數上漲21%、納斯達克大漲66%、科技股一片“繁榮”的情況下,巴菲特堅持不買“科網股”,當年,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創(chuàng)下自1990年以來第二差業(yè)績。
但反轉來得也很快。2000年3月,“互聯(lián)網泡沫”開始破裂、崩盤,直至2001年全面消退。在2000年致股東的信中,巴菲特說:“去年我們一口氣完成八件并購案;其中有兩件從1999年就開始談,這些案子的金額總計高達80億美元,所有資金完全依靠自有資金支付,沒有舉債一分錢。”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當市場一片悲觀時,巴菲特于2008年10月在《紐約時報》發(fā)表了那篇著名的文章:《我在買入美國》。在文章中,巴菲特下定結論:“未來10年,持有股票的投資收益率有極大概率會高于持有現(xiàn)金,而且可能會高出很多。”他還援引冰球明星韋恩·格雷茨基的話來表明自己的投資邏輯:
“我總是滑向冰球將要去的地方,而不是冰球現(xiàn)在所在的地方?!?/p>
該篇文章發(fā)表前的一個月間,巴菲特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先后出手6次,大量買入高盛、比亞迪、通用電器、星座能源、日本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泰珂洛(Tungaloy)等公司的股份。而在文章發(fā)表5個月后,美股觸底反彈,迎來了長達十年的牛市。巴菲特呢?從這場危機中凈賺超100億美元,投資回報率達到了約40%。
總結巴菲特投資成功的經驗,無非兩點:
如今,市場雖沒有上演劇烈的“股災”,但相繼發(fā)生了幾輪回撤,市場波動顯著放大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投資人容易犯下“反應過度、頻繁交易”的錯誤。降低投資人的心理焦慮,避免讓投資人因受到短期波動的影響而遺憾離場——正是專業(yè)財富管理機構存在的意義。
本輪波動會演繹成為系統(tǒng)性的“股災”嗎?我們認為大概率不會。第一,市場的整體杠桿率并不高;第二,經濟的基本面在改善。市場的調整是否已經合理?核心資產連續(xù)幾年大幅上漲,確實存在修復估值的需要,但核心資產的業(yè)績增長相對確定,也許全面再次走強還需要時間,但連續(xù)下跌的空間已較為有限。
投資本就是一件有些“反人性”的事,波動越大,越該相信專業(yè)的力量,為企業(yè)的核心價值而投資。短線投機的“小利”,和長期價值投資的“大利”,你要哪個呢?
知識課:巴菲特是如何應對市場波動的?
2021-05-05 來源:嘉實財富 關鍵詞: 巴菲特 理財 投資
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也并非一帆風順,細數起來,他所執(zhí)掌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曾在歷史上數次經歷大規(guī)模的凈值回撤,請看“股神”是如何操作的。
據彭博社、福布斯等媒體報道,“股神”巴菲特的個人凈資產在當地時間3月10日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,由此踏入“千億美元富豪俱樂部”,成為繼亞馬遜老板杰夫·貝佐斯、特斯拉老板埃隆·馬斯克、微軟老板比爾·蓋茨、LVMH老板伯納德·阿諾特及臉書老板馬克·扎克伯格之后,第六位加入這一俱樂部的成員。
多年來,巴菲特一直被不少投資人奉為“神”一般的存在,很多人都稱是因為受到他投資事跡的鼓勵,才一頭扎進了“股海”。不過,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也并非一帆風順,細數起來,他所執(zhí)掌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曾在歷史上數次經歷大規(guī)模的凈值回撤,請看“股神”是如何操作的: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1973年,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斥資1000萬美元,以每股5.63美元的價格買下華盛頓郵報的大量股票。在巴菲特看來,5.63美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價格,他預估華盛頓郵報當時的市值不到其內在價值的四分之一。后來的事實也證明,這筆投資的收益回報遠不止4倍。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當時的美國媒體曾這樣報道:“在股市暴跌的那一刻,巴菲特可能是全美國唯一沒有時時關注正在崩潰的股市之人?!?/p>
據描述,巴菲特的辦公室里沒有電腦,也沒有股市行情機,他根本“不看”股市行情。整整一天,他和往常一樣安靜地呆在辦公室里,打電話,看報紙,看上市公司的年報。
過了兩天,有記者問巴菲特:這次股災崩盤,意味著什么?巴菲特的回答只有一句話:“也許意味著股市過去漲得太高了?!?/p>
也是在這一年,巴菲特在白宮宴會上遇到了時任可口可樂公司總裁、他的奧馬哈老鄉(xiāng)唐納德·基奧,后者推薦巴菲特嘗嘗可口可樂的新品“櫻桃可樂”。
隨后,《巴菲特傳》記錄下一段這樣的故事:
“1988年秋天,可口可樂公司突然發(fā)覺有人在大筆買入它的股票,當時公司的董事長郭思達(Roberto Goizueta)和總裁唐納德·基奧都感到很驚訝,因為此時可口可樂的股價已從股市崩盤前的最高點下跌了25%,但是有一位神秘來客卻在大量建倉?!?/p>
神秘來客就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咯~到第二年(1989年)春天,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總計買下了可口可樂價值10.2億美元的股票,占當時可口可樂總股本的7%。而僅僅再過三年之后,巴菲特的這筆投資就變成了37.5億美元。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在1999年標普500指數上漲21%、納斯達克大漲66%、科技股一片“繁榮”的情況下,巴菲特堅持不買“科網股”,當年,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創(chuàng)下自1990年以來第二差業(yè)績。
但反轉來得也很快。2000年3月,“互聯(lián)網泡沫”開始破裂、崩盤,直至2001年全面消退。在2000年致股東的信中,巴菲特說:“去年我們一口氣完成八件并購案;其中有兩件從1999年就開始談,這些案子的金額總計高達80億美元,所有資金完全依靠自有資金支付,沒有舉債一分錢?!?/p>
巴菲特是怎么做的:
當市場一片悲觀時,巴菲特于2008年10月在《紐約時報》發(fā)表了那篇著名的文章:《我在買入美國》。在文章中,巴菲特下定結論:“未來10年,持有股票的投資收益率有極大概率會高于持有現(xiàn)金,而且可能會高出很多?!彼€援引冰球明星韋恩·格雷茨基的話來表明自己的投資邏輯:
“我總是滑向冰球將要去的地方,而不是冰球現(xiàn)在所在的地方。”
該篇文章發(fā)表前的一個月間,巴菲特的伯克希爾·哈撒韋公司先后出手6次,大量買入高盛、比亞迪、通用電器、星座能源、日本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泰珂洛(Tungaloy)等公司的股份。而在文章發(fā)表5個月后,美股觸底反彈,迎來了長達十年的牛市。巴菲特呢?從這場危機中凈賺超100億美元,投資回報率達到了約40%。
總結巴菲特投資成功的經驗,無非兩點:
如今,市場雖沒有上演劇烈的“股災”,但相繼發(fā)生了幾輪回撤,市場波動顯著放大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投資人容易犯下“反應過度、頻繁交易”的錯誤。降低投資人的心理焦慮,避免讓投資人因受到短期波動的影響而遺憾離場——正是專業(yè)財富管理機構存在的意義。
本輪波動會演繹成為系統(tǒng)性的“股災”嗎?我們認為大概率不會。第一,市場的整體杠桿率并不高;第二,經濟的基本面在改善。市場的調整是否已經合理?核心資產連續(xù)幾年大幅上漲,確實存在修復估值的需要,但核心資產的業(yè)績增長相對確定,也許全面再次走強還需要時間,但連續(xù)下跌的空間已較為有限。
投資本就是一件有些“反人性”的事,波動越大,越該相信專業(yè)的力量,為企業(yè)的核心價值而投資。短線投機的“小利”,和長期價值投資的“大利”,你要哪個呢?